“全周期服务+精准滴灌”政企联动解锁项目建设新范式
近日,北部生态新区审批服务局“帮办代办”团队走进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-智能施工试验场重点项目施工现场,将“一证开工”施工许可证交至企业曹工手中。这是新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推行“服务前置、精准滴灌”服务理念的又一实践,实现政务服务从“提速审批”向“全链赋能”的迭代升级。
服务做“加法”,流程做“减法”
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新区审批局建立了“一企一策一专班”服务机制。通过“企业服务直通车”,提前两至三个月对接广西中唐天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、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项目需求,整合自然资源、规划建设、环保等部门职能,定制涵盖审批、建设、验收的一站式服务。开展新区2025年第一期“企业大讲堂”,围绕“一证开工”政策解读、风险预警等内容,以“订单式培训”帮助新进项目、企业扫除盲区。团队通过“大讲堂”的互动交流环节,指导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、广西中唐天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步准备用地、施工等多环节材料,较常规流程压缩申报时间60%。
从“窗口审批”到“上门解题”
“过去跑审批像‘闯关’,现在政府主动带着方案找企业。”项目负责人曹工感慨道。新区审批局将“坐等审批”转变为“上门解题”,建立“服务专员+技术管家”双轨服务制。专员负责协调跨部门事项,技术团队则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,提供从图纸预审到施工指导的全链条支持。目前,该模式已覆盖新区100%的重点项目,今年以来累计解决节能审查、人防施工、环评报告等复杂问题26项。
“政策找人”激活发展动能
依托新区门户网站,微信公众号,构建新区惠企通服务数据库,动态匹配惠企政策。通过网格化细分企业服务工作任务,“驻地服务+上门走访”并行、“清单化”督办,实现“企诉即办,助企解难”。
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极版,只有升级版。下一步新区审批局将探索将位于工业园区内同一类型(项目类别、生产工艺、生产规模、污染物排放种类等均相同或类似)的小微企业项目,“打捆审批”,从产业全链发展和企业需求出发,为企业提供精准化、个性化的优质衍生服务,深化“智能服务”“AI预审”等智慧服务多场景应用,以政企协同的“双向奔赴”助推高质量发展。